“源流·时代——以王羲之为中心的历代法书与当前书法创作暨绍兴论坛” (以下简称“源流·时代”展)与“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” (以下简称十二届国展) ,是2019年中国书坛的两出“大戏” ,也是2019年中国书法的“地标” 。从“源流·时代”展到十二届国展,是一次展现、讨论书法的过去、今天与未来的盛会,也是一次从来没有过的精神集合、智慧集合,更是一次跨时空、多层面的集合。在一个流动的时间节点,我们回眸书法的历史,去原点审视书法的文化形态,在现实中厘清书法的艺术规律。前者对书法的追问、对当代书法的检讨、对书法家创作理念的调整、对“诗意文心、文史价值”的阐扬,赋予书法别样的意义;后者以当代最高级别的评审组织程序,以开放和平等的姿态,面对每一位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,展现出当代书法的面貌。
“源流·时代”展以古代篇—— “尽得风流——王羲之的尺牍”“荣擢百代——王羲之的谱系”和“王羲之研究成果展”三个专题展,当代篇—— “文墨同辉——历代经典法书中的翰墨文章”“我书我心——当代书家的文本表现” ,以及绍兴论坛三大部分,采用个案式的策展理念,以“二王”一脉为切入点,聚焦现象与问题,进行了集中研讨。层次分明,逶迤跌宕。专家学者、参展作者和全体代表站在书法事业发展的高度上,带着问题意识和批评精神,展开了热烈而诚恳的讨论。在观摹中思考,在碰撞中互鉴,以新的文化观念、新的艺术体验、新的精神状态回眸了王羲之时代到今天的斑驳岁月,正可谓从源流到时代,深入反思当前书法创作中的问题,进一步厘清了当代书法发展的思路。一个以王羲之为中心的书法共同体,一群以时代责任为己任的思考者,试图实现书法突围的实践者,在绍兴集合,他们摩拳擦掌,唇枪舌剑,让东晋书法有了极高的热度,让中国书法有了新的分量。
十二届国展是书法界的“奥林匹克运动会” ,是我国书法艺术最高规格的综合性展览。作为四年一次的届展,既要延续以往展览的风格,也要根据时代要求,观众期待,以及书法艺术发展的本身需要,评选出优秀的当代书法篆刻作品。为此,中国书协提出:明职责、知敬畏、守底线。并希望各位评委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,以公平公正之心对待每一件作品,审慎对待所投的每一票,坚持把作品的艺术质量作为评审的第一要素,坚持‘植根传统,鼓励创新,艺文兼备,多样包容’的评审理念,切实把传统根基扎实,同时又具个性风采,且内容与形式、功力与情性、笔墨与文辞和谐统一的作品评选出来,不负广大投稿作者的厚望与重托。
“个性风采”与“笔墨与文辞和谐统一的作品” ,再一次引起我们对当代书法作品审美目的和文化品质的思考。长期以来,当代书法创作局限于展厅,以参展作为唯一的价值追求,因此,横向取法、相互抄袭、投评委所好,导致当代书法创作的苍白与肤浅。提高当代书法作品的艺术质量,没有“个性风采”不行,不深入理解中国书法的文化内涵更不行。艺术作品离不开思想性和语言形式,书法作品的思想性由文辞决定,笔墨是语言形式,两者融合一体,才能实现书法作品的审美张力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,我们只注重笔墨,忽略文辞在书法作品中的作用,过度炫技、哗众取宠,产生了许多误区,导致当代书法与经典书法拉开了较大的距离。正如首都师范大学教授、此次展览审读专家组成员叶培贵所说:“一段时间以来,展览作品中存在大量错别字和错漏诗文,自撰文辞也常常出现格律乖谬、文理不通等现象,大量作品还存在着礼仪失范等问题,文化品质令人担忧。 ”于是,中国书协在本次展览提出了“艺文兼备”的要求,并且在评审时对同等情况的作品,以自作诗文作品为优。同时此次展览评审时首次将“审读”环节独立出来,中国书协邀请了业内资深专家和国内高校书法、文字学、文学等专业20余位青年学者,形成审读专家组和审读小组,共同组成审委会,以保证此次展览审读水平。虽然入展作品中仍有部分有“一般问题”的作品,但是也有相当一批艺术性很强的“严重问题”作品被淘汰出局。这一举动,震动了当今书坛,深深触动了当今书者的“文化神经” 。目前来说,虽然“文”的问题还不尽如人意,但相信在中国书协的引导下,文字错误率将逐渐下降,“艺文兼备”将是中国书坛以后的努力标准。
经典表征历史,时代标注现实。从“源流·时代”展的绍兴论坛到十二届国展论坛,从惯常的经验中感觉到文化与知识的新颖,从娓娓道来之处,听到了来自历史深处的声音。思想深度与文化高度的结合,理论思辨与艺术实践的交融,昨天与今天的对话,这是重温历史、展望未来的开始。不管是书法家、学者、评论家,还是组织者、参观者,一一沉入到前所未有的文化氛围之中,感受到理性的清澈与艺术的温暖。
当代书法的繁荣发展,离不开“源流·时代”展、十二届国展这样的书坛“重器” ,更离不开那些有激情、有个性、有品位的精品书法展览、中小型书法展览。
9月25日,“盛世中国—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书法大展”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。展览选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领域有广泛影响的突出成就事例,由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名家以丈二巨幅形式书写。他们满怀着对祖国、人民、英雄和时代的崇敬,用真心和真情,雕琢一组组具有万千气象的汉字书法视觉群像,在淋漓酣畅的笔墨中艺术地呈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辉煌成就。在守正创新、追求正大气象的原则下,精心创作了近百件风格多样、大气磅礴的书法巨作。展览还配以历史老照片和历史背景“题解” ,力图使宏大的历史叙事和精湛的书法笔墨融合一体,形成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艺术的特殊视觉与思想张力,展示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取得的辉煌成就,再现那段艰苦卓绝而又豪情万丈的奋斗历程。
以年龄代际检阅、考察、审视一个艺术创作群体,是艺术史上的常态。“第三届‘翰墨醇香·六十年代’ ——全国书法名家学术邀请展”展出的即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书法家的作品。“60后”书法家接受了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启蒙,有了较宽泛的历史眼光和国际视野,对书法欣赏和书法创作,自然有了新的创造和创新。进入新时代的书法艺术,必须胎息传统书法的语言样式,也需要适度创新,甚至是超越书法原生态的创新。现代书法的实验和实践,“60后”书法家有着上佳的表现,他们在作品中强调生命意识、语言个性,体现独立思考、自由精神,从另外的角度,诠释东方艺术的现代性题旨,塑造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新颖的姿态和新的人文立场。
当老一代书法家在当今书坛呈“渐隐”之态,当青年书法家在展厅时代崭露头角,该如何让“新人”找准再前进的方向?将“新”“老”书法家并置于一域,让“新人”可以有所回望,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办法。“日月光华——当代书坛老一代代表性书法家作品展”和“ ‘国学修养与书法’第四届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学员作品展”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览馆同时举行。老一代书法家的创作实践,承前启后,在精准继承、消化传统书法的基础上,融入新理念,对“70后”“80后”书法家构成了巨大影响。
“纵横诗笔:名家书元好问诗词作品邀请展”也别有深意。这个展览体现了书法创作的文化本质——文辞与书写的有机结合。元好问是中国文学史上有光彩、有追求的大诗人。在家国丧乱、山河破碎的时代背景下,他的作品表现了诗人的忧患和对国家的忠诚。元好问留给世人的诗词名作很多,“问世间,情为何物,直教生死相许” ,他的词句广泛流传,是一个时代的绝唱,也表达了一位诗人深厚的情感。我们通过对元好问诗词的深入领会,体会诗人为国伤心、为爱伤情的情怀。当代书法家以他的诗词为题材进行创作,有现实意义,值得思考。
2019年,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时期,不同形式的综合展、联展、个展,形成了当代书法创作的繁荣局面。与此同时,书法理论界也表现出十足的活跃。 《书法报》关于“书法书卷气”展开了讨论,若干书法评论家就抄写“无意义文本”是否可以写出书卷气的问题唇枪舌剑。迩来书坛迭出奇谈怪论,引起网络一次次哗然,一波一浪的冷嘲热讽,各种对错,且待后人评说,但书坛“百家争鸣”的局面抑或能在不断地思考与总结中走向进步。
(作者系评论家、书法家)